Spring 是 Java EE 编程领域的一款轻量级的开源框架,由被称为“Spring 之父”的 Rod Johnson 于 2002 年提出并创立,它的目标就是要简化 Java 企业级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和周期。
Spring 自诞生以来备受青睐,一直被广大开发人员作为 Java 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的首选。时至今日,Spring 俨然成为了 Java EE 代名词,成为了构建 Java EE 应用的事实标准。
Spring 的诞生与发展
早期的 J2EE(Java EE 平台)推崇以 EJB 为核心的开发方式,但这种开发方式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,例如使用复杂、代码臃肿、代码侵入性强、开发周期长、移植难度大等。
Rod Johnson 在其 2002 年编著的畅销书《Expert One-on-One J2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》中,针对 EJB 各种臃肿的结构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否定,并分别以更加简洁的方式进行了替换。
在这本书中,Rod Johnson 通过一个包含 3 万行代码的附件,展示了如何在不使用 EJB 的情况下构建一个高质量、可扩展的 Java 应用程序。在这个附件中,Rod Johnson 编写了上万行基础结构代码,其中包含了许多可重用的 Java 接口和类,例如 ApplicationContext、BeanFactory 等。这些类的根包被命名为 com.interface21,含义为:这是提供给 21 世纪的一个参考。Java架构师入门到精通:➡([Java路线图])⬅点击领取
这本书影响甚远,后来 Rod Johnson 将 com.interface21 的代码开源,并把这个新框架并命名为“Spring”,含义为:Spring 像一缕春风一样,扫平传统 J2EE 的寒冬。
2003 年 2 月,Spring 0.9 版本发布,它采用了 Apache 2.0 开源协议;2004 年 4 月,Spring 1.0 版本正式发布。到目前为止,Spring 已经步入到了第 5 个大版本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Spring 5。
Spring 的狭义和广义
在不同的语境中,Spring 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。下面我们就分别从“广义”和“狭义”两个角度,对 Spring 进行介绍。
广义的 Spring:Spring 技术栈
广义上的 Spring 泛指以 Spring Framework 为核心的 Spring 技术栈。
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Spring 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应用框架,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由多个不同子项目(模块)组成的成熟技术,例如 Spring Framework、Spring MVC、SpringBoot、Spring Cloud、Spring Data、Spring Security 等,其中 Spring Framework 是其他子项目的基础。
这些子项目涵盖了从企业级应用开发到云计算等各方面的内容,能够帮助开发人员解决软件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,给开发人员带来了更好的开发体验。
狭义的 Spring:Spring Framework
狭义的 Spring 特指 Spring Framework,通常我们将它称为 Spring 框架。
Spring 框架是一个分层的、面向切面的 Java 应用程序的一站式轻量级解决方案,它是 Spring 技术栈的核心和基础,是为了解决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。Java架构师入门到精通:➡([Java路线图])⬅点击领取
Spring 有两个核心部分: IoC 和 AOP。
Spring 是一种基于 Bean 的编程技术,它深刻地改变着 Java 开发世界。Spring 使用简单、基本的 Java Bean 来完成以前只有 EJB 才能完成的工作,使得很多复杂的代码变得优雅和简洁,避免了 EJB 臃肿、低效的开发模式,极大的方便项目的后期维护、升级和扩展。
在实际开发中,服务器端应用程序通常采用三层体系架构,分别为表现层(web)、业务逻辑层(service)、持久层(dao)。
Spring 致力于 Java EE 应用各层的解决方案,对每一层都提供了技术支持。